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网站>>新闻信息>>正文

    《山东通讯》采用协会编报的会员企业改革攻坚典型材料

    《山东通讯》采用协会编报的会员企业改革攻坚典型材料

    时间:2024/5/19 0:00:00编辑:admin来源:点击:1

      导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山东省委将2020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要求全省上下要以攻坚的状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趟“地雷阵”,咬定目标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近日,协会秘书处编报:会长单位、万达控股集团《努力探索万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常务副会长单位、明石创新技术集团《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常青》;常务副会长单位、山东太阳纸业《承载万家信任 书写幸福太阳》3篇企业改革攻坚的典型材料,被《山东通讯》2020/13期采用,现全文刊发,供各会员企业学习。

      努力探索万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创建于1988年的万达集团,始终坚守“永远创业、永不守业,不做最大的企业、做最健康的企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为先导,打造港口物流石化橡胶一体化,形成龙头产业突出、相关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800多亿元、占地600多万平方米、员工13000多名,覆盖港口物流、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特种电缆、国际贸易等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荣列中国民营企业百强第54位、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第6位。

      一、主要做法

      (一)坚守实业创特色,推动传统产业不传统一是立足实体实业,夯实发展根基。瞄准“港口物流石化橡胶一体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从原油上岸、成品油下海,到石油炼化、后续精细化工、橡胶轮胎等多个产业链条,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的民营炼化企业之一。万达石化拥有2000多万吨/年综合加工能力和单套50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拥有440万吨/年原油进口和使用配额,炼化装置和技术均位于同行业前列,生产的汽柴油全部达到国标准。二是加速走出去战略布局,增强企业国际化水平。2006年起,万达集团开始输出产能,在印尼投资设厂生产潜油泵电缆和抽油杆,填补了印尼国内空白,打破了美日在印尼的垄断。近年来,进一步拓展油井服务项目,实现了单一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出口的转变。

      (二)兼容并蓄创业态,唱响永远创业永不守业突出合资合作,与中石油合资5亿元建设的高分子聚丙烯酰胺项目,产销量居全国第二位;与中石化合资26亿元建设的丙烯腈项目,打造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亮点;继续深化与GEBP、壳牌、普利司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实体+贸易”,在青岛成立了万达国贸集团,打造产销一体、“买全球、卖全球”和“24小时都有交易”的万达国贸模式,并先后在新加坡、迪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平台。突出“实体+资本运营”,20171129,万达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与省内14家民营企业联合成立“鲁民投”,启动5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基金,为我省民营企业和传统产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转型突破探索有效途径。同时,宝港国际港务公司正在全力推进IPO主板上市工作。突出“实体+互联网+信息化”,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财务共享等信息化建设。

      (三)以质取胜创品牌,致力在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万达集团着力推进科研创新,培育优势品牌。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四个国家级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公司拥有各类专利近千项,主持制定、参与起草十大系列产品工艺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成功攻克国内40余年没有解决的被称为“电路板用黄金薄膜”的聚酰亚胺薄膜双向拉伸难题,研制的抗紫外节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卫星等工业及军事领域。万达集团拥有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名牌总数位居全省民营企业前列,并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构建起一套符合万达特色的品牌价值体系。

      二、经验启示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模式,企业发展没有模式只有特色。万达立足实体,兼容并蓄,打造的产业生态链,虽独具万达特色。

         一是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要脚踏实地聚焦实业,做精优势。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求民营企业要脚踏实地做好实业。从万达产业链布局来看,其打造的港口物流石化橡胶一体化是区别于炼化一体化的独特运营模式,其链条可由上游原油开采一直抵达下游高端石化产品,同时可将高端石化品直接转化为市场快消品(例如轮胎)。同时在经营中形成了4大发展优势。一是工艺技术优势。万达石化拥有整体设计、一次建成的500万吨/年炼油装置,在行业内率先引进法国阿克森斯汽油加氢技术和丹麦托普索柴油加氢技术。二是产业链优势。万达集团形成了从原油开采、上岸、成品油下海,到石油炼化及其副产品生产,再到后续精细化工的多个产业链条,打造了上下游紧密联动、科学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三是物流优势。万达石化配套自建了4个万吨级液化品码头、210万吨级泊位原油码头(在建)、116万立方原油库区(其中60 m 3为原油保税库区)和100万立方成品油和化工品保税库区,年可节省运费约5亿元。四是信息化优势。万达石化通过实施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建成具备全面感知、预测预警、优化协同、分析决策的智能制造数字工厂,可即时准确地采集生产、采购、销售数据,合理编排生产计划,优化汽柴油和其他化工品产量,实现装置稳定高效运行和产品效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二是坚守实业不等于固执守业,要好风借力乘势而行,做优特色。习总书记要求民企“心无旁骛攻主业,兼容并蓄谋发展”。万达一直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顺势而为、抢抓机遇、稳健发展”。一方面,万达强调“和合”精神,着力打造“1+12的和合效力,“民企+国企=内涵式竞争力”“民企+外企=外延型竞争力”在万达发展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另一方面,万达强调“学习精神”,跟随时代,学用相长。在金融业、互联网迅猛发展之时,万达提出了“实体+”的概念,打造了“实体+贸易”“实体+资本运营”“实体+互联网+信息化”等多元融合新业态,为万达实现传统产业不传统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是思危维稳不等于按部就班,要着眼长远蓄势勃发,做强链条。纵观万达发展,在转型阶段,提出了“永远创业、永不守业”;转型以后,提出了“不做最大的企业、做最健康的企业”;近年来,又提出了“抓有质量的效益”,一直强调稳健高质量发展,保持危中寻机警觉,着眼长远蓄势勃发。当前,万达集团正在布局12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工程建设,该项目已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储备库,并作为山东省乙烷裂解制乙烯示范工程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项目建成后,万达将助推万达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常青

      明石创新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大而不强”、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是当前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何赋予传统制造业新活力、催生实体经济新动能、再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成为我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课题。明石创新技术集团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实体经济插上了资本和科技的翅膀,趟出了一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技术创新赋能企业发展

      明石创新技术集团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线的创新型工业企业集团。自2015年以来,相继在我省控股收购了12家实体企业,涵盖医疗健康设备、环保装备、水工装备、陶瓷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通过整合重组和系统化改造,多家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宏远氧业公司专业从事医用高压氧舱、军用潜水训练舱、盾构机气压过渡舱等载人压力舱产品的研发和制造。201512月由明石控股收购之前,公司年净利润一直不足1000万元,发展碰到了“天花板”。明石入主后着力推动宏远氧业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一大批面向高端市场领域的新产品相继列入研发日程并成功推向市场。集成了ICU救治功能的“ICU重症治疗舱”在北京天坛医院成功应用,并在烟台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自主研发的“120米邦司潜水钟”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成功用于海上救捞工作。“医用氧舱云平台系统”能够对接入系统的氧舱设备开展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既保障了设备运维安全,也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宏远氧业公司的产品扩展到深潜、隧道、高原、军工、家用等多个领域,经营业绩连年增长,投资新建了占地300多亩的医疗健康产业园。企业的发展也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目前公司已完成股份化改制,上市工作进展顺利。2020年初,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全省第二批“独角兽”企业名单,宏远氧业公司榜上有名。

      与宏远氧业公司的发展历程相似,明石集团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企业发展,成功将多家企业培育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2017年以来,明石控股企业中,1家获评山东省“独角兽企业”,2家获评“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获评“隐形冠军企业”,3家获评“瞪羚企业”,此外还有多家企业获评“省级技术示范企业”、“山东省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明石通过对企业的系统化改造,帮助企业“换脑强芯”,赋予了企业全球眼光、战略思维、现代理念、创新灵魂、上市梦想,把一个个传统企业成功改造成了细分行业“小巨人”。

      研究体系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明石在集团层面逐步构建了以明石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的研究体系,下设多家专业研究院及设计院,为各产业板块集聚创新资源搭建了高端平台。其中,载人压力舱工程技术研究院与大国重器“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徐芑南院士共建了院士工作站,研发的“深潜器生命支持系统”成为我国万米级深潜器的重要组成设备。陶瓷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叶作光院士共建了院士工作站,研发的“微孔陶瓷滤膜”已成功完成中试,试用性能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即将启动规模化量产。

         除了做强已有产业外,明石的研究体系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以MEMS传感器为代表的微纳传感技术,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性和基础性技术,也是我省布局的“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9年,明石集团在烟台投资建设了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该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了“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院”,与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共建了“天津大学·明石致远石墨烯(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安德森林奎斯特院士团队合作建设了控制系统与算法研究中心及院士工作站,引进中国高端微纳传感技术开拓者、中国工程院蒋庄德院士等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担任科研带头人。近期,该院还启动了微压传感器、高精度MEMS压力传感器、3D成像芯片等多个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微纳传感技术研发中心、MEMS传感器封装测试线和MEMS芯片工艺线,将构建涵盖设计、制备、封装、测试等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此外,通过举办院士论坛、学术年会等行业高端活动,承办“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明石正在山东省打造出一处微纳传感技术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20199月,由明石牵头建设的“山东省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为全省首批5家启动建设的省级共同体之一。共同体瞄准制造业“智能+”需求,对多个产业领域进行技术赋能和资本赋能,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共同体为平台,明石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承载万家信任 书写幸福太阳

      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

      在近40年的发展中,太阳纸业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中实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企业发展中,太阳纸业始终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泰山学者岗等多个创新研发平台,各类高级技术人才2000多名,取得知识产权456项,发明专利34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10余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多个产品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取得了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创新成果。2020110,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太阳纸业与中国工程院陈克复院士团队等合作单位,联合完成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造纸行业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太阳纸业在取得3个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后,又一次攀登上世界造纸工业的创新高峰。这项技术使我国制浆造纸清洁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太阳纸业始终把人才培养、选人用人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年轻人才,太阳纸业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让年轻人到重要岗位上去历练,逐步呈现出了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在职业发展通道上,太阳纸业坚持“让职业有通道,让事业有前景”,确立了管理序列、技术序列、操作序列三大序列的岗位晋升机制,让员工在各种岗位上都有发展的空间,都有进步的保障。同时,公司每年都开展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向心力强的优秀员工队伍。公司始终把感恩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增加员工工资收入。制定了2020年工资倍增计划。特别是对优秀人才,不仅让他们工作上有作为、名誉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而且让他们有地位、有美名,有荣誉。为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太阳纸业为员工建设了71万多套高标准住宅小区,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员工,让每个员工都能“住有所居、居有其屋、安居乐业”。通过这些措施,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追求方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9年,太阳纸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老挝项目硕果累累,40万吨再生纤维浆项目成功投产、80万吨高档包装纸板项目顺利建设;兖州本部太阳纸业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广西北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前景更加广阔。2020年,太阳纸业将继续心无旁骛抓主业,大力推进兖州本部、老挝“一带一路”、广西北海三大基地的建设,努力把这三大基地项目建设成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科技智能、世界一流的高质量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太阳纸业将迈上一个新的、更大台阶,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有无限风光、无限天地、无限可能,一个崭新的、更加美好的“太阳”即将冉冉升起。

      把“一带一路”作为重大发展机遇

      2008年,为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太阳纸业把目光锁定在森林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且与中国有地缘优势的国家老挝,投资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这是当时济宁市投资金额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也是山东省重点境外资源开发项目,预计控制林木资源10万公顷。同时,与老挝沙湾拿吉省的牵手,也使企业跨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太阳纸业顺势而为、积极响应,果断启动建设了多个制浆造纸项目。2019年初,老挝国家主席本杨亲自到太阳纸业老挝工厂考察调研,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肯定,鼓励公司多种树,帮助老挝人民脱贫致富。太阳纸业又与当地政府签订了36万公顷原料林的种植合同,目前共有46万公顷原料林,这些原料林的种植既解决了公司发展的原料问题,也让当地人更快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把安全、环保、质量作为“生命工程”

      太阳纸业始终把安全、环保、质量作为三大“生命工程”来抓。在安全方面提出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孝立安全”等发展理念,强调安全是一份责任,既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家人责任、亲朋好友和社会的责任;在环保方面用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类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在质量方面努力发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把质量作为根和魂,坚持与客户做伙伴,把满意做标准,持续向市场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目前“敬畏安全”“敬畏环境”“敬畏质量”的理念,已经在太阳纸业蔚然成风,牢牢扎根在每一个“太阳人”的心中,成为了大家的集体共识。太阳纸业将始终把这三大“生命工程”当作我们的生命之源、立身之本,拿出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抓实抓牢,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努力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把慈善基因注入到企业血脉中

      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太阳纸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回馈社会,造福桑梓,让社会、员工、股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近40年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公益事业,为扶贫、救灾、教育、文化等慈善和公益事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扶持资助。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504万元,2009年建设兖州新一中捐款1亿余元,2010年玉树地震捐款200万元,2015年捐款10万元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环境,2016年捐款3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2018年捐资2808万元用于消防公益事业发展,2019年捐赠了价值160万元的爱心物资。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偿捐款1000万元、捐赠20万元物资定向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连续二十多年开展贫困生资助活动,无偿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太阳纸业在积极创造价值,实现规模和盈利增长的同时,将“企业公民责任”融入到了企业战略和文化之中,把慈善基因注入到了企业的血脉中,这或许就是太阳纸业引人注目和让人心生敬意的地方。

      (来源:山东通讯)